肌痉挛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浅析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四种异常步态澎湃在 [复制链接]

1#

原创Dr.Eber孙成彦功能神外

脑瘫中痉挛型占比最多,肌张力增高是其共同特点,但患者往往呈现不同症状的肢体畸形,以及各种类型的异常运动模式。

Winter步态分析把脑瘫患者的步态分为四级——跳跃步态、蹲伏步态、膝反张步态、僵直步态,这四种步态是何原因造成的?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?

痉挛型脑瘫的四种步态项

01

跳跃步态

正常人行走时下肢各块肌肉处于协同状态,不同的时期发挥不同的力量,表现出正常的步态。脑瘫患儿下肢肌张力增高,主要为大腿后侧的屈肌(腘绳肌、小腿三头肌、比目鱼肌……)肌张力增高,患者因此产生尖足。肌张力增高,肌肉的协同能力丧失,导致跳跃步态的出现。

想改善这一症状,除了手术治疗,很多家长会选择康复训练——牵拉,通过牵拉使脚后跟着地。也有家长让孩子穿矫形鞋,或使用助行器辅助行走,或家长扶着患儿练习行走。

当患儿韧带未具备良好的弹性,足弓未完全成型时,长时间牵拉、练习行走,会导致关节韧带的变形及扁平足。临床中,一些患儿由原先的内翻足逐渐变成外翻足,这是由于牵拉内翻足时往外侧用力,久而久之造成足外翻;也有孩子是扁平足导致的代偿性足外翻。无论扁平足还是外翻足,均为早期干预时,牵拉不当所引起的并发症。

02蹲伏步态

跳跃步态患儿长期做脚后跟的牵拉,虽然可以把脚后跟跟腱牵拉开,然膝关节增高的肌张力却一直存在。随着生长发育,患儿膝关节周围的肌腱(半腱半膜肌、股二头肌)挛缩会更加明显,从而导致膝关节屈曲,逐渐发展成蹲伏状态。

患儿行走时膝关节屈曲,同时存在跟腱挛缩、尖足外翻,这种步态叫做蹲伏步态。蹲伏步态是随着孩子病情的进展,在早期干预时没有做好关节保护而形成的后续症状。

这个阶段如果继续保守治疗,将会进行膝关节周围韧带的牵拉,即压腿、站斜板,想把膝关节后侧肌群的肌腱牵拉开,目的让患儿膝关节伸直。

03

膝反张步态

如果患儿年龄较小,长期强行做膝关节的牵拉,将导致膝关节后侧肌群肌肉的收缩能力减弱。加上患儿股四头肌的肌力不足,行走时膝关节伸得过直,整个身体重量压在膝关节,膝关节就会出现反张状态。

通过对蹲伏步态的牵拉,反而发展成膝反张步态,这是病情发展规律的体现,也是保守治疗中不可避免的一个过程。对跳跃步态进行保守治疗,患儿逐渐发展成蹲伏步态。不对蹲伏步态做积极干预,蹲伏步态越来越重,积极干预,可能导致膝反张步态。

04僵直步态

膝反张步态患儿行走时膝盖伸得笔直,整个膝盖往后,类似于成年人穿很高的高跟鞋时膝关节表现出的状态。

久而久之,患儿行走时,膝关节整个大腿前侧与后侧肌肉的肌力不平衡。想要维持身体的平衡不摔跤,只能把整条腿尽量伸直。长此以往,再加上后侧肌群的肌张力高,下肢就会呈现僵持状态,行走时下肢像木棍子一样僵硬。这个阶段,已经发展成了僵直步态。

四种步态的预后

Winter步态分析中的四级步态,对应的是脑瘫病情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。目前,临床上以跳跃步态患者居多,蹲伏步态次之,膝反张和僵直步态相对少。

跳跃步态通过积极的手术干预,配合正规的康复训练,这类患儿很有可能接近正常人或者达到完全正常的水平。

蹲伏步态可以纠正,但需要花费较多精力。且这种步态的康复训练,对肌力要求比较高,通过手术治疗+康复训练,只能尽可能接近正常人。

膝反张步态不能完全纠正,只能尽可能减轻异常的运动模式。患儿形成膝反张步态时,髋膝踝的协调能力已经受到很大影响。针对这类患儿,手术方案的选择比较慎重,同时需要比较长的康复周期。

僵直步态相对于其余三级步态,治疗更复杂,同时治疗的周期更长,预后较前三级的预后更差。

通过四级步态评判患儿预后的疗效,是常用的也是准确的。如果患儿肌力比较好,康复师也很注重对其关节的保护,同时家长了解如何让孩子主动训练,那么异常步态的转化速度会有所减缓,但是,康复训练不能阻止疾病的发展进程。且不恰当的牵拉干预,反而会导致异常步态的提前出现。因此,及时对脑瘫患儿进行手术干预,再配合康复训练,方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。

●精彩回顾●

v

(部分图文源于网络,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)

原标题:《浅析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四种异常步态》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