肌痉挛

首页 » 常识 » 常识 » 特别提醒出现这两种症状,中暑可能就在眼前
TUhjnbcbe - 2025/5/27 17:06:00

夏日骄阳似火,热浪滚滚而来。在这个火热的盛夏时节,户外活动的朋友们可要提高警惕了,因为炎热天气下很容易遭受"中暑"这个热门"恶客"的袭击。一旦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,你就有可能离中暑仅一步之遥了。

什么是中暑?据了解,当我们暴露在高温、高湿或不通风的环境中,或在剧烈运动后,人体的"吸热—产热—散热"的热平衡被打破,体内的热量超出了机体调节的极限时,就会发生中暑。它由轻至重,可表现为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。我们作为"恒温动物",虽然体温会有微小波动,但通常都维持在36℃到37℃的安全区间内。一旦体温过高,就会给身体带来一系列问题。

全球中暑的发病率为17.6‰到26.5‰,而在一些高发区,这一数字甚至可高达‰。作为一种危及生命健康的重病,我国重症中暑的病死率高达10%到15%。随着全球变暖的趋势加剧,中暑等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也将呈逐年上升态势,所以我们对此务必高度重视。

那么,中暑有哪些典型症状呢?它是一个由轻至重、阶梯递进的过程。在最早期,人们会感到乏力、头晕等先兆症状,这时只要立即脱离高温环境并及时补充水分,症状就能完全缓解;如不加理会,病情则会继续发展为轻症中暑,出现恶心呕吐、心悸、面色潮红或苍白等表现,体温也将在这一阶段开始失控上升;重症阶段则更加严峻,中暑者会大量出汗导致体内大量失水和电解质丢失,可能出现肌肉痉挛、血压下降,体温可高达38℃到39℃的危险水平……

不同的人群对中暑的抵御能力也有所差异。婴幼儿、老年人、肥胖者以及长期卧床的病患者,由于机体功能储备有限,自身的调节能力较弱,所以更容易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体温失常。此外,一些劳动强度较高或需长期户外工作的人员,比如运动员、消防员、建筑工人、环卫工人等,他们在汗流浃背的情况下长时间暴露于酷热环境,皮肤散热功能受阻,补给水分又往往跟不上消耗,自然也更易发生中暑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有时中暑的症状并不十分明显。有些人对高温带来的身体不适反应不够敏感,对中暑的严重性认识不足,常常会疏于防范,从而延误了最佳的降温时机。比如,有些年轻人对自己的体质往往过于自信,认为中暑只是小毛病,完全可以靠意志力强撑过去,结果不仅未能及时采取降温措施,反而让病情一步步加重,最终导致危及生命的重症中暑。

那么,要如何避免中暑的发生呢?对于一般民众来说,尽量避开户外高温时段是最为有效的预防方式。如实在需要外出,可选择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活动,并尽量穿着宽松透气的服装,以利于体热散发。同时,要密切注意自身状况,一旦出现头晕、乏力、恶心等异常症状,立即脱离酷热环境,寻找阴凉处降温,必要时还要及时就医。

运动健身爱好者更应当格外小心。中暑高发期间,最好不要选择午间进行户外运动。即便坚持运动,也应穿着透气材质的宽松运动服,保证皮肤有足够的散热面积,同时频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。一旦感到不适,切记立即停止锻炼并第一时间采取降温措施,以免延误病情。

倘若不幸发生中暑,及时有效的处置措施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。对于轻症中暑者,首要任务是迅速将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,脱去多余衣物,用温水浇淋或用毛巾擦拭全身,促进热量散发。同时须尽快补充水分,以弥补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损失。若出现严重脱水、高热持续不退等情况,则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专业医护人员现场救治。

重症中暑属于危及生命的紧急状态,必须在第一时间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,尽快脱去所有衣物,持续用低温flowing液浇淋全身,同时用风扇或空调进行强制对流散热。若患者神志不清或已失去意识,更要特殊小心谨慎,避免吸入异物或窒息。在采取以上急救措施的同时,也要尽快呼叫急救车医院,争分夺秒地控制病情,争取救治时间。

毋庸置疑,中暑无疑是一种严重危害健康、甚至威胁生命的疾病,我们都有必要提高防范意识。近年来,受全球变暖影响,高温热浪事件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递增趋势,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尤为严峻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,到年,全球每年因中暑等热相关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将超过25万人。因此,如何在高温酷热环境下保护好自己的健康,已经成为了一个全人类都必须共同面对的巨大挑战。

让我们共同珍惜生命,热爱生活。无论是作为普通民众,还是特殊工种人员,都应当时刻提高对中暑危害的认识,积极学习预防和急救知识,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。在中暑高发期,我们更要密切

1
查看完整版本: 特别提醒出现这两种症状,中暑可能就在眼前